中国养牛史(中国养牛大户)

      编辑: 蒲祥 阅读

1. 中国养牛史

大约9000年前贾湖遗址中曾发现世界最早的乐器——骨笛,将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近日,Nature 子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证实8000年前中国已经有人工养殖鲤鱼了。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遗址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

贾湖遗址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提供了连接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新石器文化关系的一个连接点,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

贾湖遗址发掘,再现了八千年前人类生活的景象,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中国最早养殖的是鲤鱼

2. 中国养牛大户

1蓝庭先2韦蘅栩3潘灼焕4黄炳权5蓝继康6张善才7陈福友

3. 中国养牛数量

中国的牛肉按照国家的一些数据的话应该有是2000万吨,具体的情况是不同的,因为有时国家养的牛羊的数量会比较多,还有一些进口的一些牛肉,所以说一般在1000~2000万吨之间,具体的数据和具体情况不同,而且牛肉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家常食菜,大家都很喜欢,不管是烫火锅也好还是红烧也好,都是非常的好吃。

4. 养牛的历史

.我们在出土文物的考察中发现我国我国养牛的历史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山东大汶口遗址和兖州王国遗址中,都发现作为家畜的黄牛和水牛骨骼。在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水牛头骨16个。

2.殷商时期,养牛的规模已相当可观。那时人们养牛主要作为食用和祭祀品。在建造屋宇时,古人奠基要埋牛头;占卜时,要用大量的牛肩胛骨。相传,殷代人王亥发明牛车,后人祭祀他时一次用牛多达四十头。商代甲骨文中记载,商王有一次祭祀用牛达400头。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墟妇好墓中,曾出土4件玉牛,其中的墨绿玉雕卧牛高5.8厘米,长11厘米,以新疆墨玉河中的籽玉雕成。它的造型别具一格,张口翘鼻,屈肢重尾,似在扭头张望。这一独特造型是因料雕琢而成,真可谓巧思佳构。在墓中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石牛。此外,我国还出土了殷商时代著名的青铜牛鼎,司辛石牛,造型艺术也非常美观别致

(2)1.与之相关的农业耕作方式有:用牛犁耕、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一牛挽犁牛耕法

(3)出现及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汉朝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广泛推广。在政府的提倡下,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操作更为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也开始出现。

3.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嘉峪关都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细作、积粪肥田,后来还传播到南方。

(4)两汉时期,中越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越南的象牙、犀牛、珍珠等不断输往中国。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也在越南推广。

5. 中国驯养牛的历史

感谢邀请。现代牛的祖先是原牛。

原牛的外貌,跟现代牛区别很大,比如从外形上说,原牛体型庞大,体重超过一吨,肩高两米,体长三米,现代牛要是和他比起来,那就显得又矮又小了。

从毛色上看公原牛毛色是黑色,背部有一条白线,耳目原牛和小原牛的毛色却都是红褐色。

原牛有三类,欧亚种,中东亚种和北非亚种,在这三类中,中东,亚洲和北非,亚洲的原牛都因为环境的恶化,在距今7000年前全部灭绝了,只有欧亚原牛在8000年前被人类驯化成了唯一活到近代的原牛。

现今地球上一路生存着13亿头家牛,千百年间,他与我们人类有些密切的关系。

6. 中国养殖牛

数据显示,2016-2019年牛存栏量总体平稳,2020年我国养牛户因还贷的原因造成恐慌性抛售,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牛存栏量下降至6618.3万头。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牛存栏量将有所好转存栏量将达7927.0万头。

7. 中国养牛学

一般的话需要学习1-2年的时间。

你可以去宠物医院打工啊!如果担心别人不接受,做义工也可以呀!

我知道的都是上学的时候选择的兽医这个专业,然后学习,学完了还要有实践什么的,就像实习那种的,这些知识只有在实践中获得,也可以多找些相关的书来看看,了解些基础的东西,而实际经验要靠平时的观察和实践积累。

假如将来打算自己开店,没有必要混一张中看不中用的文凭,宠物医生的审核门槛很低的,有些地方甚至不需要审批,有没有生意,关键还看你的经验。

河南什么地方有就不清楚了~关键是的拿到兽医资格证

拓展资料

兽医资格证报名条件

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

不具有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但在2009年1月1日前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

2012年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应届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

符合报名条件的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专业或在2009年1月1日前取得兽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考生报考兽医全科类考试,符合报名条件的水产养殖专业考生报考水生动物类考试。

现场所需要提交的材料:本人身份证原件及2份复印件;动物医学/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证书原件及2份复印件;不具有前款规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但在2009年1月1日前取得兽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

应当提交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2份复印件;2012年兽医、畜牧兽医、中兽医(民族兽医)或水产养殖专业大专及,应当提交考生所在学校院校证明1式2份。

8. 中国养牛业

1、温氏

年出栏生猪:1852(万头)

创立时间:1983年

总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勒竹镇榄根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从当初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养牛业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的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已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成140多家一体化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2、牧原

年出栏生猪:1025(万头)

创立时间:1992年

总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

牧原集团是一家集饲料加工、养猪生产、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2019中国民企500强榜单排名第26位。

3、正邦

年出栏生猪:578(万头)

创立时间:1997年

总部:江西省南昌市艾溪湖一路569号

正邦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员工5万多人,480多家子/分公司,遍布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集团已经形成以农牧、种植、金融、动物保健、乳品、畜禽加工、农化(农药制剂和原药生产)等为主要产业的大型农牧企业集团。

4、新希望

年出栏生猪:355(万头)

成立时间:1982年

总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10号

新希望集团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是中国农牧业企业的领军者。集团向社会提供不可或缺的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并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农牧企业。

5、正大

年出栏生猪:350(万头)

创立时间:1921年

总部:泰国曼谷

正大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跨国公司之一,由华裔实业家谢易初、谢少飞兄弟创办。在中国以外称作Charoen Pokphand Group(卜蜂集团)。正大集团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属400多家公司,员工人数近20万人。

6、天邦

年出栏生猪:244(万头)

创立时间:1996年

总部:浙江省余姚市阳光国际A座

天邦股份,即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前身为余姚市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天邦股份2007年挂牌上市,目前已拥有水产饲料、生物制品、生猪养殖(汉世伟)、生鲜食品(拾分味道)、工程建设(天邦开物)五个业务板块,是中国产业链齐全的农牧企业之一,立志成为国际一流、绿色、健康的动物源食品供应商。

7、双胞胎

年出栏生猪:200(万头)

创立时间:2003年

总部: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双胞胎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饲料的全国性大型企业集团。集团现有60多家子公司,年产能900多万吨,生猪养殖规模20万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畜牧行业百强优秀企业(第四名);双胞胎猪饲料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象征中国农业奥斯卡金奖的中国饲料重大科技进步奖。

8、中粮

年出栏生猪:199(万头)

成立时间:1949年

总部:北京市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OFCO),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央企业,也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中粮不断加强与全球业务伙伴在农产品、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肉食以及生物质能源、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9、大北农

年出栏生猪:163(万头)

创立时间:1994年

总部:北京市

大北农集团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办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致力于以高科技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事业。如今,大北农已发展成为以饲料、动保、种业、植保为主体的科技产业,以中国农业大学、农博网为两翼的农业知识产业,拥有30名博士、70名硕士、5名享受国家级政府津贴的高级专家组成的研发队伍,5000多名员工、40多家生产企业、分公司和500多家专营店、1000多个县级知识服务站的农业知识企业集团。

10、杨翔/德康

年出栏生猪:150(万头)

创立时间:1989年

总部:北京市

扬翔集团是一家以饲料业、养猪业、肉食品加工业为主导,兼营育种的现代大型农牧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健康、安全、美味的食品;致力于在母仔猪领域为中小养殖户提供专业、稳定、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2000年跻身为广西饲料业龙头企业,陆续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多项荣誉。

9. 牛的养殖历史

肉牛在生长期间,其身体各部位、各组织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生长重点。早期的重点是头、四肢和骨骼;中期则转为体长和肌肉;后期即成年,重点是体重和脂肪。

根据肉牛的生长规律,将整个生长过程分为两个时期,即生长期和育肥期,不同时期肉牛营养不同。在生长期,牛的骨骼生长较快,蛋白质代谢强度大,体内沉积蛋白质、水分、矿物质多,而沉积脂肪少。生长期各器官发育较快,应保证营养物质的充足供给,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育肥前期,是肌肉生长的最佳时期,胴体中肌肉生长主要由于肌肉纤维体积的增大,使肌纤维束相应增大。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即碳水化合物,这个阶段应该加大能量和蛋白质的提供量,由于没有骨骼生长压力,可以适量减少一些微量元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牛的肌肉生长速度从快到慢,脂肪组织的生长速度由慢到快,骨骼的生长速度则较平稳。肥育初期板油增加较快,然后皮下脂肪很快增加,最后才加速肌纤维间的脂肪沉积。育肥期营养特点是低蛋白质高能量,以满足肌间脂肪的沉积,以便改善肌肉大理石状,提高牛肉品质,生产高档牛肉。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养牛也是一样,根据肉牛的生长规律,对饲料营养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殖效益。

10. 中国养牛历史

天气热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傍晚约三五好友一起去吃小龙虾了。要说这小龙虾这些年成了中国人夜间美食的“明星”。无论南北都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美食要是火了,那谣言更是拦不住。在小龙虾火了之后,关于他的各种黑历史那是刷爆朋友圈呀。最出名的要属声称小龙虾是二战时期日本人用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外国人都不吃……

这样的美食,你相信它背后有这么恐怖的历史吗?

淡水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英文名称为“红沼泽螫虾”,它是淡水螯虾家族中—个类群。

国外研究开发淡水小龙虾的历史很早,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但从养殖淡水小龙虾的历史看只有60~70年。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非常迅速,北美是淡水小龙虾分布最多的地区。

美国是小龙虾养殖最早的国家,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养殖的小龙虾世界闻名,所采取的养殖模式主要是“种稻养虾”。即在稻田里插秧,等水稻成熟收割后随即放水淹没秸秆,然后投放小龙虾苗种,被淹的水稻秸秆直接或间接地作为小龙虾的饲料来源。

1978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强调发展淡水小龙虾的养殖,在那里,淡水小龙虾已成为重要的水产资源。澳大利亚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了淡水小龙虾的养殖和研究工作;欧洲对淡水小龙虾的开发很早,20世纪初捕捞量就相当高,后由于虾病的危害,产量大减。

20世纪60年代后,芬兰、瑞典、法国、英国、奥地利、德国、波兰和前苏联等一些国家从国外引进一些抗病力强的优良种类。如20世纪70年代他们引进宽大太平螯虾、土耳其螯虾、克氏原螯虾。80年代初,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先后从澳大利亚引进麦龙螯虾,90年代又从澳大利亚引进红螯螯虾,积极发展螯虾养殖,恢复螯虾资源。

瑞典从1969年到1986年连续18年向湖泊、河流、塘堰中投放宽大太平螯虾的幼虾和成虾,其养殖效果非常明显。

瑞典人更为疯狂的是,他们还专门有一个“龙虾节”。据说,20世纪初,由于瑞典的小龙虾面临被过度捕捞的危机,政府便出台了一些限制政策,人们只有在每年8月才被允许捕捞小龙虾。正因为要经过长久的等待才能尝到如此的美食,且一年只有一次,人们觉得应该在此时庆祝一下,小龙虾节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在小龙虾节期间,一定还要举行“小龙虾晚会”。作为晚会的吉祥物,小龙虾自然必不可少:大家纷纷戴上为节日特制的围裙,在室内铺上带有花边的桌布,使用色彩绚丽、五彩缤纷的餐纸,再点上红彤彤的龙虾形状的大灯笼。在这欢快的气氛中,人们围坐在餐桌前一边品尝小龙虾,一边喝酒,同时对小男孩的勇气给予赞扬和肯定。第二天大人们会赠送给小男孩礼物,希望他们健康成长,所以这一天也被称为“小男孩节”。

非洲大陆原本没有淡水小龙虾的分布,20世纪70年代肯尼亚开始引进克氏原螯虾进行养殖,现在克氏原螯虾在非洲已成为一个优势的种类,天然分布在非洲的很多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非洲国家如南非、津巴布韦等又从澳大利亚引进麦龙螯虾和雅比螯虾。20世纪90年代后埃及、肯尼亚等国又从澳大利亚引进红螯螯虾,以至发展到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也有淡水小龙虾的养殖。

由此可见,外国人其实率先养殖这种小龙虾。如今却说外国人都不吃,这可能吗?我们接着梳理。

小龙虾在北美洲、欧洲、非洲都游历了一圈了,什么时候来的亚洲呢?

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淡水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从而淡水小龙虾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天然产量很高。

上世纪30年代,日本一些生物爱好者将小龙虾带到了中国沿海地区,先在南京自然繁殖扩展,1974年进入湖北。

在普遍流行的谣言中,关于日本人把小龙虾带到中国来的说法是这样的:

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将克氏螯虾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变成小龙虾,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

首先,当时侵华日军毫无人性的做法众所周知,他又怎么可能还会想到用这么环保的方式去处理尸体呢?

其次就是这个言论最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一直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类才开始DNA重组技术的应用研究,当时侵华日军怎么可能有这等技术,还能对小龙虾进行基因改造?!

事实上,当时日本人带到中国来的小龙虾,仍然是作为牛蛙的饵料准备的。

其实中国原本也有四种原生态的正宗小龙虾:东北黑螯虾、南京黑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黑螯虾。而“外来和尚”中也不只是原产美国的克氏原螯虾,还有原产大洋洲的红螯螯虾,但克氏原螯虾技高一筹,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成为最著名的小龙虾。这“外来和尚”确实“好念经”,由于它繁殖能力、适应环境能力都很强,所以彻底影响了本土物种的地位。

淡水小龙虾虽于20世纪30年代就引入我国,但其食用和学科研究历史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198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戴爱云首次提倡将淡水小龙虾作为一种水产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始研发克氏原螯虾。

20世纪80年代初,广州市园林局、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及湖北省水产局、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先后从澳大利亚引进麦龙螯虾试养。1988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在我国繁殖麦龙螯虾成功,这也是麦龙螫虾首次在北半球繁殖获得成功,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1991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率先在澳大利亚引进红螯螫虾在我国试养,于1992年在湖北和广东两地试养、繁殖成功,并在全国推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又第二次探索淡水螯虾的养殖。2000年后,我国先后有江苏、安徽、上海、湖北等省开展了克氏原螯虾的人工养殖工作。

20世纪60年代以后,淡水小龙虾食品已普遍进入饭店、宾馆、超级市场和家庭餐桌。由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消费习惯的需求,后来已逐步发展成为淡水小龙虾系列食品,如冻生熟小龙虾产品和淡水小龙虾副产品。

过不多久,一些国家因工业污染等原因,天然淡水小龙虾资源锐减,甚至灭绝,导致淡水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停滞,其结果是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需从国外进口,从而使淡水小龙虾的进出口贸易日益发展,淡水小龙虾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

1988年我国湖北省首次对外出口,之后几十年里,小龙虾作为欧美市场最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已成为我国淡水产加工出口创汇的主力军。西欧市场每年的消费量约为6万~8万t,其自给率仅为20%;美国一年的消费量约为4万~6万t;瑞典是小龙虾的狂热消费国,每年进口小龙虾达5万~10万t。小龙虾已成为我国大量出口欧美的重要淡水水产品。

所以说,外国人不但吃小龙虾,而且也一样地疯狂与热爱。而小龙虾的背后,也并没有那些可怕的黑历史,如此的美食,因为谣言而放弃,你不会觉得可惜吗?不多说了,今晚一定要叫上三五好友,去外面狂吃几斤小龙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