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养牛厂(鞍山岫岩牧牛香菇)

      编辑: 倪朋 阅读

1. 鞍山岫岩牧牛香菇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载:女真其姓氏则曰“完颜”谓“王”。明代女真建州右卫指挥使王兀堂、杲,哈达部长王台等,以王为姓。

老姓包括:完颜氏、伊喇氏、王佳氏、爱新觉罗氏,以及加入满族的王氏(汉族)等

完颜]

拼音---Wanyan

郡望---女真

名人---完颜从善, 完颜伟, 完颜仲元, 完颜麟庆

文献---缺

历史---女真族姓,以地为氏,是金朝皇族,也有部份是金国赐姓者,如完颜仲元、完颜阿林本姓郭;完颜霆、完颜耀珠本姓李。

是金、元两朝着姓,后改汉姓为王、汪。据史载,完颜部阿骨打建金国于北宋时期,并据有中国北部地方,时间起于公元一一一五年,终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共计历经九个皇帝。清朝张澍云:今完颜氏皆去完为颜,惟曲阜不敢冒兖国之姓,特称完氏。满清建国后,有完颜伟属满洲镶黄旗人。 岫岩满族的祖籍多居长白山一带,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在八旗当差。初驻兴京(今新宾),后进驻盛京(今沈阳),再迁居北京,康熙年间拔还盛京,再拔来岫岩驻防。还有一部分原住乌拉(今吉林市),1678年(康熙十七年)经议政王大臣奏准,兵丁眷属万余人移驻盛京,编入各“牛录”(八旗的基层组织)当差,后又拔往各城,附入八旗,来至岫岩。

  满族八旗姓氏及分布:

  哨子河乡曹氏(索绰罗氏)。长白山五道沟人(安祭祀时供五个香碟,族人自行断定,并无其他依据。其他姓氏的几道沟之说,也同此)镶红旗,其京始祖(即在北京的始祖)松吾突,为一等轻车都尉。1644年(康熙三年)自北京拔入岫岩防御。曹氏行辈由排列为二十八字诗:“松舒坦哈满额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华宝、德盛材奎凤图斌”。

  哨子河乡汪氏(完颜氏)。镶蓝旗,完颜部后人,大金苗裔,京始祖吾兰泰,祖先曾在铁岭范河南居住。1687(康熙二十六年)自北京拔入岫岩防御,先择城南蓝旗营居住多年,后移居城东南陡沟子、孤家子,最后落户于哨子河西蓝旗屯,子孙世居。自第八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舒毓逢盛世、振作兆天庭、国庆昭文运、延鸿景福长”。

  哨子乡白氏。正黄旗。京始祖崇厄力,为护军校。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自第十二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国锡恩承厚、家兴庆有余、平安生盛世、作善学古人”。

  哨子河乡赵氏。长白山四道沟人,正黄旗。初来落户在岫岩镇。

  大房身乡蔡氏(萨嘛喇氏)。镶蓝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拔至凤凰城驻防。

  红旗营子乡傅氏(富察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红旗。始祖三泰为京都文职笔贴式。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拔驻开原,同年又拔往岫岩。自第八代起行辈二十字诗为:“文景德贵(瑞)延、绍兴继世长、承伯显耀作、肇起振春光”。

  哈达碑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初来落户在雅河,又从雅河分到前营镇燕窝一支,庄河一支,哈达碑镇徐家堡子一支。徐家堡子一支是1748年(乾隆十三年)买地落户的。

  哈达碑镇满氏。白长山三道沟人,镶蓝旗。从长白山出山时弟兄五个,来岫岩两个,一支落户到哈达碑镇满家堡子,另一支落户到哈达碑镇沟汤。

  汤沟镇赫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因为族大分康、赫、张三姓。康姓为正黄旗,赫、张姓为正白旗。自1877年(光绪三年)订下行辈排二十字诗为:“德承吉林贯崇荣、英明景令乐辅清、忠良维国家全志、世守纯贞保泰平”。

  偏岭镇关氏(瓜尔佳氏)。原居长白山西东北浑河。1651年(顺治八年)

  由北京拔至岫岩。1924年(民国十二年)冬,编行辈排十四字诗为:“双安永庆德增久、先世昌荣福临长”。

  杨家堡镇杨氏(易穆查氏)。辽东旧族,渤海国后裔,正黄旗。三世祖黑色携侄子黄行来岫岩,住在县城西门里道北。

  杨家堡镇齐氏(易塔喇氏)。齐氏祖居北京巴颜洛豆籽胡同,镶白旗。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拔岫岩驻防,来三大支。行辈排四十字诗为:“○○永○○、保恩常贵庆、○○英奎景、祥振广运恒、○端有吉肇、鹏兴万事隆、○惠忠臣喜、进仁国安平”(○为谱书上字迹辨认不清)。

  兴隆镇赵氏(伊尔根觉罗氏)。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驻防来岫岩,择大、小虎岭而居。自第十一世行辈二十字诗为:“致仁作祥运、云和景毓隆、学清俊锡庆、天泰启文明”。

  兴隆镇赵氏。先人多尔衮。有一支到开原,又从开原来岫。

  兴隆镇费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镶红旗说法不一。始祖巴力虎先到了热河,雍正年间来岫岩,占地娘娘沟。

  兴隆镇田氏。祖居长白山都市口,正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到岫岩,落在娘娘城;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买费错土地,落在兴隆娘娘沟。

  苏子沟镇王氏。镶?旗。二世祖平突由京拔入岫岩,充当甲兵。生子六人。长子安索住,居城南仙人嘴子。次子阿林太,居城北黄旗沟东街。三子阿三太,居城北黄旗沟后房子坟茔等处。四子朱林太,居城北兴隆沟处,后移居远方,无从稽考。五子吾兰泰,居城北黄旗沟西街。六子宁古太,居城南仙人嘴子小河南边。自京始祖行辈排三十字诗为:“达平太阿那、士德魁贵升、成润椿勋桂、铭清树焕坤、锡泉梅炳垲、均溥荣培”。

  岫岩镇唐氏(他塔喇氏)。长白山八木地人,正蓝旗。其先祖世袭五品,敕封云骑尉,京始祖居住在北京盔甲厂,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拔岫岩驻防。

  朝阳乡吴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黄旗。自第十代行辈二十字诗为:“国庚文明世、佩光富贵荣、崇兴秉正、永庆和显同”。

  朝阳乡鲁氏。长白山三道沟人,正白旗。

  岭沟乡赵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黄旗。一支在北京,一支来岫岩。自民国年间行辈排二十字诗为:“福临庆玉广、德富山城多、文武双连贵、吉祥永志和”。

  新甸镇石氏(石马拉氏)。镶蓝旗。因拔兵驻防岫岩。行辈排四十字诗为:“那花跃金永、玉金宝连成、丕生日景运、富贵大文明、广福共长有、魁中得之荣、尚林正可庆、吉兆有光庭”。

  新甸镇白氏(那塔喇氏)。祖居长白山二道沟。

  雅河乡洪氏。正蓝旗。京始祖洪雅居住在北京紫竹林胡同。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驻防。初住城南三十里南岔沟的荞麦沟,后移居洪家堡子。

  雅河乡巴氏(阿尔巴氏)。正蓝旗。

  红旗营子乡于氏(巴颜氏)。正白旗,长白山三道沟人。先祖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战而京,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辞官带领族人来岫。早先居住在兴隆,取地名巴颜克拉屯(今地名不可考)。后来族人大部迁往红旗营子,定居于家堡。

  红旗营子罗氏(富察氏)。正白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城拔兵岫岩驻防。自第八辈二十字诗为:“文景安钟毓、恒成锡国良、善存应贵水、德广世绍长”。

  红旗营子乡关氏(瓜尔佳氏)。长白山六道沟人,镶黄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落户哈达碑徐家堡。行辈排16字诗为:“世成永常、威德益康、名英久爽、源远隆昌”。

  大营镇何氏。长白山头道沟人,正蓝旗。

  大营镇温氏。长白山七道沟人,正蓝旗。

  龙潭镇白氏(齐义氏)。长白山二道沟人,正白旗。

  汤沟镇沈氏(爱新觉罗氏)。镶黄旗,长白山四道沟人,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先落户于东大营子,后移居汤沟东虎沟(今东兴村)。行辈排10字诗为:“世志万凤德、吉庆福常春”。

  哈达啤镇张氏。长白山二道沟人,镶红旗。京始祖在北京有一四面井,来岫岩后也建一四面井。

  前营镇傅氏。长白山五道沟人,镶黄旗。

  前营镇佟氏。长白山五道沟人,正白旗。

  前营镇闻氏。正白旗。来岫先落户仙人嘴,后移居闻家沟。

  蒙古八旗姓氏及分布:

  蒙古八旗多为归附满族的蒙古人,康熙年间拔往盛京,后来拔往岫岩。

  哈达碑镇李氏(李雅拉氏)。蒙古镶红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岫岩。先在奇凤峪落脚(即现今哈达碑镇徐家堡村九龙村民组)。后代长子适到汤池,次子、三子迁到李家堡一带。自第七、八代行辈排二十字诗为:“云广承洪德、文林佐国良、本源多福实禄、兰桂永吉祥”。

  哈达碑镇谢氏(萨拉氏)。蒙古镶蓝旗。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来到岫岩,两支留在偏岭,一支到谢家堡子。行辈十五字诗为:“阿坤成祥普、忠文延世勇、玉德庆春长”。

  前营子镇张氏(治良匡氏)。嫡系蒙族。镶黄旗。十三世祖伯尔格,通汉文,娴武技,1741年(乾隆六年)任岫岩防御使来岫岩。

  此外还有汤沟镇卜氏,正黄旗;苏子沟镇何氏,镶红旗;大营镇黄氏;朝阳乡鄂氏、包氏、勤氏等。

  巴尔虎蒙古姓氏:

  清代分八旗,岫岩却多巴尔虎旗,而成九旗,此事引起很多人注意。其实巴

  尔虎本附属正黄旗,为蒙古人,在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奉旨适入岫岩,因独立立署,而称为巴尔虎旗。岫岩属巴尔虎旗的姓氏有寇氏、白氏、石氏等。

  汉军八旗姓氏及分布:

  汉人入旗籍者组成汉军八旗。其来原来一为明代土著居民,先入盛京旗籍;二为1651年(顺治八年)和1726年(雍正四年)岫岩开垦,准许外地迁入的汉族人报名领地入旗当差;三为三藩之乱被平定后,迁入的俘虏。据说这些俘虏先由云南拨至山西小云南(为纪念自己是云南人,将在山西的居住地命名为小云南),又从山西小云南到山东,再从山东转徙回来。汉军八旗,较为集中的有哨子河乡,聚居着张、邓、杨、刘四个大家族。还有黄花甸镇、三家子镇、牧牛乡的刘氏。

  其它满族姓氏及分布:

  岫岩有许多满族家族没有记载属于满族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但大部分为满族八旗。

  红旗营子乡唐氏。正红旗,长白山五道沟人。康熙年间来岫,至今已10代以上。

  苏子沟镇戴氏。镶白旗,原长白山二道沟人。始祖代敏,二世祖宝柱,三世祖色登阿,传12代以上。

  苏子沟镇齐氏。镶黄旗,长白山二道沟人。始祖穆常阿,二世祖者库纳,三世祖五林太、四世祖全保,全保生4子,传至今13代以上。此地齐姓与朝阳乡方家沟村齐家堡齐姓为同宗。

  苏子沟镇关氏。正白旗,原长白山苏完部。于清太宗年间到盛京,后到凤城驻防,落居古龙山,后来岫岩,下传12代以上。

  苏子沟镇马氏。镶黄旗,长白山三道沟人。始祖达尔当阿,下传12代以上,除苏子沟一支外,大营子火石岭还有一支。

  苏子沟镇关氏。镶红旗,长白山三道沟人。祖上朱成阿,顺治年间来岫岩当差。朱成阿这子关世军落居苏子沟蔡家隈。另有一支居成西和大营子横山村关家堡子。

  苏子沟镇蔡氏。正黄旗,长白山四道沟人。祖上八兴市布来岫。

  哈达碑镇何氏。镶黄旗。其兄弟4人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随军来岫,定居哈达碑等地。

  石灰窑镇赵氏。镶黄旗,原籍长白山六道沟。后迁居北京,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由北京草帽胡同迁居岫岩。来岫自始祖赵常明迄今17代以上。

  石灰窑镇佟氏。正黄旗,始祖原籍长白山七道沟。康熙二十六年来岫,来岫始祖朱兰泰,至今已13代以上。

  石灰窑镇丁氏。镶红旗,原长白山头道沟人。由长白山迁居盛京,再到北京,再由北京迁至岫岩。

  石灰窑镇徐氏。镶红旗,始祖原居北京西冀门岩屯,三世祖破脸于康熙二十六年来岫驻防。

2. 岫岩县牧牛镇香菇

我们家在牧牛,这是生产香菇的地方,买给收购商的价格每天都是不一样的,这几天的出售价格在2.5~3.0元左右,然后收购商在批发给市场,或是食品工厂,市场价在5.5~6元左右

3. 鞍山岫岩牧牛香菇基地

鞍山——隆昌——塔岭——三家子——黄花甸。

摩云山到牧牛的那条路小车走不了。也可走海城——马风——接文——牧牛——黄花甸。

4. 鞍山香菇种植基地

千山野味——结合千山山脉所特有的山珍野味(山珍:嫩刺芽、山野菜,红蘑、黄蘑、针蘑、香菇等;野味:雄蚕蛾、小溜达鸡、鹧鸪、飞龙、杨蝲罐、林蛙等),在现有菜品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致力于山珍野味菜品的开发和推广,使之形成“山水一派”鞍山菜所特有的品牌之一。

5. 辽宁鞍山香菇价格行情

十二个月每月时令当季水果大全

一月时令应季水果

圣女果、番石榴、杨桃、甘蔗。一月份北方天寒地冻,没有北方水果哦,可选的应季水果也不多

二月时令应季水果

圣女果、番石榴、杨桃、甘蔗。二月份跟一月份差不多,好尴尬,不过天气冷也没办法

三月时令应季水果

杨桃、番石榴、芒果、凤梨,三月份多汁的水果开始上市了哦,喜欢芒果凤梨的朋友有口福了

四月时令应季水果

凤梨、芒果、香瓜、树莓,感觉五月份就会大批量上市了。

五月时令应季水果

凤梨、莲雾、桑葚、火龙果、香瓜、树莓、枇杷、荔枝、樱桃、芒果,五月份天气已经接近夏天了,大家喜欢的水果开始大量上市了。

六月时令应季水果

凤梨、桑葚、水蜜桃、火龙果、杏、香瓜、莲雾、菠萝蜜、树莓、蛇皮果、樱桃、荔枝、杨梅、枇杷、芒果、西瓜、榴莲,六月开始就是水果的盛会了。

七月时令应季水果

凤梨、桑葚、梨、火龙果、蓝莓、水蜜桃、杏、哈密瓜、香瓜、圣女果、黄皮、菠萝蜜、释迦、李子、葡萄、苹果、龙眼、荔枝、杨梅、芒果、榴莲、西瓜、杨桃、黑布林,小伙伴们尽情的吃水果吧。

八月时令应季水果

石榴、猕猴桃、桑果、大枣、梨、牛油果、火龙果、蓝莓、水蜜桃、圣女果、李子、菠萝蜜、哈密瓜、释迦、葡萄、苹果、龙眼、蛇皮果、杨桃、西瓜、榴莲,八月份的水果同样丰盛。

九月时令应季水果

猕猴桃、石榴、柿子、大枣、梨、牛油果、苹果、火龙果、圣女果、栗子、菠萝蜜、哈密瓜、释迦、木瓜、山楂、西瓜、杨桃、红毛丹、葡萄、柚子,已经有柿子这样秋季气息的水果了。

十月时令应季水果

石榴、猕猴桃、柿子、大枣、橙子、柚子、苹果、火龙果、橘子、圣女果、柑橘、菠萝蜜、哈密瓜、释迦、木瓜、栗子、山楂、香蕉、杨桃、葡萄、番石榴、柚子,栗子是应季的,小伙伴们都喜欢。

十一月时令应季水果

柚子、橙子、橘子、葡萄、火龙果、圣女果、山竹、菠萝蜜、释迦、香蕉、甘蔗、杨桃、番石榴、苹果、柑橘,十一月好像是冬天了。

十二月时令应季水果

柚子、甘蔗、山竹、圣女果、柑橘、杨桃、番石榴,十二月确认是冬天了

6. 辽宁岫岩牧牛镇哪里有菜菇收

孙云青年时,家中遭到一次大的劫难。1900年夏,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清直隶提督马玉昆率部抗击八国联军,曾在北仓孙家借住。清军与民团奋起杀敌,不幸败退。北仓一带遂遭敌寇洗劫,侵略军放火烧了孙家,家产十之七八被毁。孙云与其兄孙洪伊带着母亲离家避难,其弟孙仲华被法军击伤而死。孙云回家后,亲睹世代居住的家园已是一片残砖碎瓦,这一空前浩劫和民族被辱之惨景,深深刺激了她,使她痛感清廷的腐败和无能。孙云将国恨家仇埋在心底。

孙云从小好学,幼时从刘士瀛启蒙,饱读经史。后来问业于滦州名儒、爱国志士蒋兰畬。孙洪伊曾和蒋兰畬合办天津河东中学,蒋任校长,孙为董事长。蒋乃饱学之士。王新铭(亦为蒋之门人)于《寿云堂诗集后序》称:“先生平日讲求有用之学”“诗古文辞皆自成一家之言”。其诗“往往感于心而托于言”(孙洪伊《寿云堂诗序》)。蒋兰畬教孙氏兄妹“以学问用事”“能施于事,有补于时”。孙云作诗亦在很大程度上得之于蒋先生的导引。蒋兰畬老无所依,被孙云接至家中,颐养天年。

工书善画 相夫教子

孙云精于绘画,尤善花卉。蒋兰畬说,其“如曹溪参禅,深得无师之智”。也有人称其画宗寿平,尤善摹前人旧作。林纾说:“夫人初以画名,余方之南楼老人及恽冰,每读所作,辄为倾倒。”南楼老人即清初女画家陈书,恽冰是清初另一位女画家,恽寿平之后。林纾对这两位女画家的作品情有独钟,他从孙云的画中看出陈书、恽冰的风韵,故对其画作更是推崇有加,每读所作,尤倾倒之。客观地讲,孙云作画确有深厚的传统根基。她除了汲取恽寿平等人的绘画精华,也深受天津张兆祥、马家桐画风的影响。但她“师古人”,更师“造化”。与孙云同门的王新铭尝言:“夫人精绘事,最好写生,纯师造化,人得片纸为珍。”孙云本人也多次提到,她不仅在家中院内对景写生,还曾带着她的女儿前往香山等地写生作画。孙云的画作清新典雅,又富生活气息,这与她注重写生有直接关系。

用今天的话讲,孙云是位知识女性,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孙云孝敬自己的亲生父母是出了名的。对婆婆,她亦是尽心伺奉,无微不至。婆婆年迈有病,饮食起居皆由孙云照管,颇得老人欢心。孙云的几个侄子早年失去父母,孙云子女虽多,她还是主动担起侄子们的教养之责,而且不分亲疏,爱同己出。

孙云相夫教子更是传为佳话。今仅从孙云《外子晚归闭户以待》一诗即可见夫妻感情之笃:“沉沉斜日入低廊,寂寂无声夜气凉。闭户待郎即不返,炉烟已尽又添香。”闲暇之时,常常是梦仙作画,云章题字,夫唱妇随,珠联璧合,伉俪情深。林纾曾经感慨地说:“吾友云章一家团圆之乐,真旷代所稀。”王新铭慨叹:“罗子云章得专心职务,更有余暇怡情书画,亦莫非夫人善理家政有以使之,然世称贤内助,当莫夫人若。”

作为母亲,孙云十分注重家庭教育。她对子女的关爱和悉心教导尤其令人赞叹。她教孩子们习字作画,让长女真如、次女沛如从蒋兰畬先生学诗,从林纾先生学古文。1927年出版的马鸿翱《桑梓纪闻》中有《母女唱和》一文,其中写道:“孙梦仙女士云,天津人,伯兰先生之女弟也。性慧多才,工绘事,少就外传,学于海阳蒋香农先生。博通经史,习礼明诗,著有《梦仙诗稿》。长适同邑罗君云章,有贤声。事姑至孝,抚犹子慈,经营内政,井井有条。暇日犹不废吟咏,女公子真如、沛如,林琴南孝廉女弟子也,诗笔宛肖其母,一时传为佳话云。”

在罗、孙夫妇的培养和引导下,孩子们个个德才兼备。其子罗沛霖为两院院士。他于上海交大毕业后奔赴延安,抗战胜利后,被党组织派赴美国深造,获博士学位,为新中国电子技术开创者,中国工程院创始人。他通音乐、书法、诗词、昆曲,著有《罗沛霖文集》。孙云的另一个儿子罗泽霖曾留学日本,亦为博学多才之人。留日期间,孙云曾作《岁朝图》寄给泽霖,并作诗云:“远隔重洋路,遥怜寸草心。画图为尔寄,同此岁朝春。”可见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疼爱。

关注民生 忧国伤时

《梦仙诗稿》及《梦仙诗稿续集》,是孙云的诗歌作品集。《梦仙诗稿》于1924年刊于都门,共载诗302首,内含其长女罗真如诗21首、次女罗沛如诗31首,林纾、郑孝胥、蒋兰畬、王新铭作序。另附画作12幅,其中有孙云自己的作品,也有夫妻合画的作品,有的画上还有林纾等人作的题跋。《梦仙诗稿续集》1925年刊于都门,共载诗117首,其中有孙云诗21首,其余为罗真如、罗沛如诗作。诗集反映了母女三人的思想情感、艺术成就和生活经历。

孙云诗歌的题材颇为广泛,主要包括: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表达其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反对列强侵略,表现其爱国主义情怀;思念亲人,表现其情感世界;描述家乡美景与山川名胜;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题画诗、咏物诗,表达作者的艺术见解和文化情结。

忧国伤时,反对内战,是孙诗的主体和核心。1920年7月直皖战争,孙云以此为题作古风:“两军血战各先登,阵云惨惨日黯黯……可怜兄弟别多年,此日相逢生死路。又闻对阵哭声哀,父子叔侄各相遇。哭声哀怨遍前军,诸将茫然互相顾。”原来都是自家亲人,却被征来充当炮灰互相残杀。因此她接着写道:“疆场一将振臂呼,我辈同胞休自愚。莫为他人争势力,一家骨肉相冲突。”

《捉人捉骑》《诸将》两诗生动记述了军阀发动战争而造成的平民百姓走投无路的悲惨景象,对军阀的穷兵黩武、祸害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笔者在《孙云作诗反内战》中曾论及这两首诗。

《长辛店面佣妇》是一首长篇纪事诗,全诗以对“新雇一仆妇”因战争和内乱造成其家破人亡的惨剧,控诉社会的黑暗。诗的最后说:“六人已死一身存,痛苦全家遭此难。我劝老妇莫伤情,国家多故民命轻。不见西南各行省,十年争战未休兵。”

孙云生活的年代,内忧外患,自幼造就了她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其《感事》一诗云:“革除年代兆干戈,奈此生民涂炭何。王子作宾朝玉马,孤臣忧国泣铜驼。黄河难俟澄清少,沧海横流变故多。大地残灰轮自转,茫茫陈劫几回过。”七绝《伤乱》云:“连天烽火奈何情,秋夜初长梦屡惊。因极思眠眠不得,风吹败叶打窗声。”

甲午战争,清廷以失败告终,派李鸿章出使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眼见得国土沦丧,孙云悲愤地写下《闻台湾失守有感》:“长空飞雁去悠悠,怅望天南独倚楼。军国何关儿女事,深闺犹抱杞人忧。戎狄凭陵患已成,诸君无术致升平。北洋门户亡天险,不独澎湖委去轻。”后来她又写下《登望海楼》一诗。诗的开头说:“辽海茫茫路几千,水军曾此驻戈船。登楼东望疑无地,触目伤心忆昔年。”她想起“牙山战血同儿戏,海门天险嗟无地”。诗的结尾借南宋名臣胡铨《上高宗封事》中的话,愤怒地说:“吁嗟乎!怒涛千丈冲天起,何时涤尽和戎耻。尚忆前朝胡邦衡,奋身欲蹈东海死!”端午节,她想到屈原,但国贫民弱,作诗慨叹:“潮水难招青史魂!”

至性至情 气朴不华

孙云是位极富感情的女性。她的《哭曹氏先嫂》《哭张雁宾姨姊》《甲子正月九日车过法国医院因思表妹》《赠义姊刘善卿》《挽商叔贤女士》等诗作,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其《别弟》诗云:“坟前同祭扫,相送倍凄其。恋别人行慢,吞悲语出迟。回看父母墓,难诉女儿私。最是伤心处,归来只弟知。”诗前小序云:“洪宪之乱,举家皆避,惟弟守故宅,余归扫墓,与弟同行,即别。”

其诗集中有几首是写孙洪伊的。如《怀兄》云:“萧条日晚独凭楼,万里关山正暮秋。普地干戈人尽避,不知何处泊行舟。”《病中忆兄弟》云:“星汉西流夜欲阑,病躯不耐五更寒。穷愁苦闷皆抛掷,欲解相思两字难。”诗前有小序云:“时兄在南京,弟出北口,皆不知其往址。”《省兄归途中作》云:“昨夜同兄话,今朝各一天。魂销无若别,眼倦不成眠,草色牵入恨,山形送客还。身随车北上,心在大江边。”《喜闻伯兰长兄有北上之说》:“未见归鸿消息来,又闻传语说君回。民心近已思新政,朝议终须用大才。讯寄平安修竹报,香生晚节菊花开。欲谋洗盏人应笑,且向闲庭扫绿苔。八载光阴似水流,新春一别忽经秋。传言似有归来意,转虑前途又滞留。”这些诗深深表达了孙云对兄长的思念,也体现了她对孙洪伊的理解与支持。

就在《梦仙诗稿》刊行的这一年,孙云遭遇到莫大的不幸,她竟连丧二女,先是在4月,刚刚10岁的罗婉如病故,10月,年仅24岁、能诗善画的长女罗真如也病故。孙云悲痛至极,怀着巨大的心理创伤,写下多首痛忆亡女的诗篇。其《甲子仲冬余携子女辈回津痛忆亡女真如成此三绝》云:“遗稿犹存何忍看,此行无意反长安。于今多少伤心事,欲释情怀触目难。”其他相关诗作亦被收入《梦仙诗稿续集》中,如《观亡女真如哭其妹婉如诗》。其《思真如》有云:“哭妹吞悲劝母时,临终犹作慰亲辞。柔肠倍结千回转,此日伤心汝不知。”

孙云热爱自己的家乡。诗集中既有她描绘津门景物的作品,也收入其身处异地的思乡之作。她生在天津北郊,深深爱恋乡间的田园生活。其《村居》诗云:“乡居无一事,市远不奢华。门外临溪水,篱边放野花。歌诗娱父母,学画写桑麻。无限田园乐,何须仕宦家。”《北仓村外晚望》云:“市散渡头喧,蒙蒙野色昏。春潮生潞水,夜火上津门。犬吠烟中郭,人归月下村。渔翁犹打桨,晚报见河豚。”《自潞河乘舟返津》云:“一帆风送下天津,绿柳环河水自春。舟泊铁桥回首望,夕阳红照渡头人。”《津第落成》云:“浩劫烟中旧业空,十年辛苦宅成功。家临潞水春潮上,里对津门小市中。待月庭宽先见影,种花溪近易施工。温凉堪益慈姑寿,僻静无违逸士风。”

《居庸关》《桑干河》《吕祖庙》《颐和园》《登燕京西城楼》《滹沱河》《长城》等,描写的景物或雄奇,或绮丽,大都是对大自然和历史古迹的吟咏,抒发个人情怀,畅叙内心感悟。《长城》诗云:“欲遏胡人马,长城筑大藩。军民防绝塞,盗贼起中原。已画阴山路,犹凭渤海门。至今余白骨,岂独尽征魂。”她游居庸关,回顾往事,有“国乱弃天险,前朝事一班”之叹。她写的是十三陵及其周边景象,对“庸君误国,生灵涂炭”发出深深的感慨。

孙云能诗善画,多才多艺,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甚高,《杏林春燕图》《题杨晋牧牛图》《题王靖节秋山行旅图》《杨香打虎图》等为她的题画诗。这些诗作大都婉丽而含蓄,于幽雅清淡中有所寄寓,展现出超凡脱俗的艺术境界,透出的是深刻独到的人生理念。如《题画》一诗云:“何处芬芳春色浓,行行且欲问山农。寻春才入桃源路,谷口云生又几重。最羡山居远俗氛,每当晴日益欣欣。老翁负手观泉处,童子闲随扫白云。”

《咏瓶中芍药》《自来水》《秋柳》《莺》《蝉》《夹竹桃》《荻花》《板桥砚》等均属咏物诗范畴。如《秋柳》云:“萧萧黄叶落秋声,又见西风满蓟城。记得离亭人击马,淡烟微雨正清明。”《自来水》云:“山泉河水总相同,管静沙沉处处通。能使一溪分万派,何当引取助农工。”《迎春花》云:“小倚阑干玩物华,黄金妆点主人家。千红万紫都无色,独占春前第一花。”各诗皆不直接咏物,却内蕴丰富,万物尽活,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诗境之妙 闺秀所无

孙云的诗歌创作可概括为八个字:关注现实,淳朴自然。作者善于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艺术概括,精于细节描写,形象真实生动,风格多样。蒋兰畬认为:“其诗亦无所效法,并无意求工,一出至性至情,其辞拙而不巧,其气朴而不华,诗家不敢为,亦不能为也。”王新铭说,孙诗纯“发之天籁”,且“不以琢饰为工”,然却“适合乎兴、观、群、怨之遗”,虽“为性情之流露”,并非有意为之,而又“不失其正”。

林纾认为孙诗“多近体,而五律尤肖谢茂秦,实则发源于杜”,谢茂秦即明代文学家谢榛。其后他又说:“茂秦自茂秦也,夫人之诗无心与相类。”照此看来,孙诗还是取径于唐人杜甫,大概是偶与谢诗相近罢了。她的五言律诗虽然有谢榛之诗风,但却不一定是有意识地去学习谢榛,故谢还是谢,孙还是孙。

王新铭则认为,按“诗主性情,其旨温柔敦厚,故于女子尤宜”的说法,“闺中诗画代有传人,即如西谷、南田一门多艺,亦世所恒有。惟求之事亲能孝,教子有方,相夫惟勤,治家以法,凡女德之所贵,即美善而无遗。而又善画能诗,若夫人之才德具备、福慧兼全者,往往难之。此夫人之诗,所以与他闺阁之吟哦固自有别也”。这才是对孙云诗歌及其本人客观完整的评价。

孙云这位满怀爱国襟抱、情感世界丰富而又极具知识素养和艺术品位的女性,今天我们了解她,认识她,确有其特殊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位几近淡出人们视野的女诗人和女画家,会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愈加为当今的人们所推重与钦佩。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