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循环利用(养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

      编辑: 褚博 阅读

1. 养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

传统养殖业的痛点:1、分散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2、传统养殖只能满足部分人的养牛需求。

托牛所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痛点问题,满足了地方政府、养殖户及城乡大众的需求。

挑战在于:现代规模化养殖是个系统工程,从饲料准备、犊牛选择、饲养技术到粪污处理和利用,均需要一体化设计和运营。单一环节的运营不仅成本高,而且难以借助政策和政府力量快速发展。

机会点:1、国家对规模化养殖及养殖废弃物利用的推动和鼓励;2、环保的严格要求使得现有分散中小养殖户成为我们的基础客户;3、国家“平猪、减羊、增牛”政策使得肉牛价格稳中有升,激发了城乡大众投资肉牛养殖获利的积极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客户来源。

托牛所是一个农业服务共享平台(共享养殖),为客户提供托管式肉牛养殖服务,获得托管服务费收益及肉牛交易提佣。其服务模式类似于托儿所。

托牛所针对两张人群提供服务:1、现有的中小分散养殖户,他们将自己现有的牛托管在托牛所饲养,向托牛所交纳托管服务费,养成的肉牛可以自己去卖也可以委托托牛所卖;2、其他希望投资养牛获利的城乡大众,他们委托托牛所购买犊牛后委托托牛所饲养,向托牛所交纳托管服务费和购牛费用,托牛所与客户签订托管养殖协议,确定饲养期限和饲养目标重量,由托牛所回购养成牛后统一卖给屠宰企业。

托牛所是一个集秸秆利用、现代化规模养殖、粪污沼气化利用、绿色种植为一体的综合经营体,不仅提供科学的肉牛托管养殖服务,而且环保完全满足国家要求。

1、对现有中小养殖户而言,通过托牛所养牛的综合效益高于自己养殖,而且省事省力。

2、对其他城乡人群而言,不仅实现了养牛挣钱的愿望,而且其投资养牛的年化收益高达20%以上。

该项目是个分布式的共享养殖平台。在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区都将建立托牛所,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建成和运营100家托牛所,使肉牛存栏量达到20万头,年收入达到20亿元、利润超过3亿元。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共享养殖企业。

与此同时,项目将以循环农业开发为核心,以养殖为中心向上下游发展,如有机种植、有机费加工生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

目前竞争对手主要是规模化养殖企业。与其对比,本项目具有如下优势:

1、养殖规模:本项目由于是托管代养平台式服务(轻资产运营),因此不受资金、地域限制,在肉牛市场供求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养殖规模。

2、高速发展:共享养殖吸纳了更广泛的参与者,比封闭的现有养殖企业发展更快。

3、抗风险能力强:由于平台的托牛所分散建在各地,在饲草准备、对抗不良自然气候、疫病防治、处理地方关系、获得更加优惠政策支持等方面择优安排。

2. 牛的生态循环养殖

牛尾巴鱼养殖技术:

牛尾巴鱼属鲽形目、舌鳎科、舌鳎属,俗称“龙脷”、牛舌头、鳎目,滨州亦叫鳎米鱼,是一种近海大型底栖经济鱼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口感爽滑、出肉率高、鱼肉久煮而不老等特点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牛尾巴鱼分布范围很广,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均产,属大型优质舌鳎。厂址选择在我市的北海新区,此地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于典型的温暖带大陆季风气候区,由于厂址周边近距离内无居民聚集区,底质好,水质清新,悬浮物少,水源充足几乎无污染,潮流畅通,地处海水养殖区域,交通、通信便利,所以实属天然的“海洋牧场”。

二、池塘建设

牛尾巴鱼的养殖对池子形状没有特殊要求,但由于它喜欢黑暗且安静的环境,又有伏底和附壁生活习性、腹面下方的摄食方式,决定了其不适宜于进行网箱养殖,更适于工厂化养殖。养殖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水面一般在 40~50米

2 ,水深一般在40~50厘米,牛尾巴鱼较适宜高温生长,较浅的水深有利于提高池塘水温。每座车间总水体一般在300~500米3 。养殖车间主要有供水系统和配套的辅助设施,要求池中心排水,进排水渠道分开并循环流畅,避免养殖用水污染,排水时能将池水迅速全部排干,及时加注新水,可以更好地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为整个养殖周期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三、放养前的准备

1.鱼苗的质量 牛尾巴鱼鱼苗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

①选择规格整齐、体色正常、有活力、无伤无病、摄食良好、伏底伏壁能力强的鱼苗。

②由于雌鱼生长速度是雄鱼的2~3倍,同龄雌雄鱼体重相差最高达十几倍。为确保种质优良,选择我市牛尾巴鱼资源修复行动增殖站的自育鱼苗,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该鱼苗是利用渤海湾自然个体作为亲体而繁殖,出雌率达到20%以上,具有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优点。

2.鱼苗的消毒 放养前对鱼体进行消毒,防止鱼苗带病入池。一般采用药浴的方法,用量及药浴时间:40~50毫克/升的PVP-I(含有效碘10%)15~20分钟、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5~10分钟。要特别注意药浴时应根据鱼种的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而掌握好浓度和时间,以免鱼种出现严重应激。单次药浴的数量不宜太多,鱼种消毒操作时动作要轻、快,防止鱼体受到损伤而影响生长。

3.鱼苗的密度 放养密度要根据水质情况和换水量而定,若每天6小时能达到一个循环,每平方米放养6厘米的鱼苗300~400尾、8~10厘米的150~200 尾、15~20 厘米的 80~100 尾。要是换水量大时可适当加大放苗量,但是不可出现鱼在池底重叠的现象。由于牛尾巴鱼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明显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鱼体大小和重量会有很大的差距,应及时进行筛选,尽量保持同一池中的鱼体大小基本一致,更有利于健康生长。

四、适时放苗

牛尾巴鱼在3~32℃可以存活,但是较适应高温生长,低水温摄食差,生长缓慢。入池前要逐渐调整好池水各项指标,保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一般选择水温在15~24℃,透明度要求35~50厘米,水的pH范围为7.5~8.5,水中溶氧大于5毫克/升,盐度在20左右就可适时放苗。

五、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养殖过程中,前期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后期投喂配合饲料和小杂鱼。饲料的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由于牛尾巴鱼属于肉食鱼类,所以饵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要占到50%以上、脂肪含量不低于10%。投喂饲料鱼时要新鲜,不能投喂污染或变质的饲料鱼。

投饵量应根据吃食情况及水质环境情况进行调整,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量的1%~2%。由于牛尾巴鱼是腹面下方的摄食方式,摄食比较分散,因而集群抢食的现象不明显,所以要仔细观察它的摄食状况,尽量均匀分散投喂,在水温稍低的时候摄食量会减少,要少投或不投喂。水质较差时也要少投,每天投喂两次。

2. 定期检测 鱼苗入池后要定期测量其体长,分析其生长情况,8~10厘米的鱼苗养殖10个月左右体重可以达到500克/尾左右,之后生长速度有所加快,养殖顺利的一年可达到700克/尾左右。定期取样检测水的盐度、溶解氧、pH 等指标,根据水质的情况及时排放老水,加注新水,适当调整管理措施。

3.病害防治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鱼的病害重在预防,可通过增加换水量改善水质。每隔10~15天消毒1次,1个月左右用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浴1次,时间可在10~15分钟,或根据鱼的反应灵活掌握,并及时彻底清刷消毒池底和池壁。牛尾巴鱼属于新兴养殖品种,养殖过程中暂时还没有遇到严重的病害流行。

一般特有的病害为腹水病、胀腹病和烂鳍病等,均由细菌引起,可用土霉素、菌毒杀星、恩诺沙星等进行内服或药浴。实际用量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规范用药,所用药物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4.建立巡查档案 每天早、中、晚要坚持巡池,详细做好日常管理记录,建立巡池档案。为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要及时清理好鱼池及周边污染物,池子外壁每天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次。仔细观察鱼的动态,发现有病鱼时要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养牛养出循环产业链

凉水井镇2021年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全镇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印发贵州肉牛产业 “六个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牧领发〔2019〕7号)文件精神和全省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结合《思南县肉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意见(2021-2023)》,《思南县2021年肉牛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育品牌、十年磨一剑”的总目标,牢固新发展理念,以贵州黄牛集团为引领,坚持强弱项补短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链条完备、多方共赢的产业格局,推进全镇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21年,实现肉牛存栏3330头以上,出栏1000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存栏1270头以上,牛肉产量150吨以上。肉牛养殖重点村1个,发展年出栏 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适度规模场8户,发展年出栏 5-10头的肉牛散户80户,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200亩,秸秆收储400吨。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肉牛和牧草品种。饲养的肉牛品种以品种特征明显的思南能繁母牛通过杂交繁育进行扩繁饲养;在全镇新建人工授精示范点1个,形成覆盖各村人工授精的服务体系。推广种植皇竹草、青贮玉米、甜高粱、黑麦草等优质高产牧草,提高牧草供应能力。

(二)聚焦适度规模养殖。坚持贵州省肉牛产业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策略,围绕“两区+两中心+十重点”的“221”肉牛产业总体布局,依托贵州黄牛集团SPV公司、澳和牧业(贵州)等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散户”养殖模式,逐渐形成“分散育犊、集中育肥、统一销售、技术共享、品牌共创”产业格局,形成稳定的产业联合体,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制定出台肉牛养殖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大学生、退伍军人、村里能人、外出返乡人员养牛,培育肉牛养殖重点村1个,发展年出栏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适度规模场8户,发展年出栏5-10 头的肉牛散户80户。

(三)聚焦饲草料建设。完善"加工中心+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种植高产牧草1200亩,秸秆收储400吨。发动群众规模化种植优质牧草,建立和完善牧草科技推广服务及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多方联动、农牧结合的饲草料供应和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聚焦标准化建设。对全镇肉牛养殖场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对全镇能繁母牛佩戴电子耳标,建立能繁母牛可追溯系统。引导全镇适度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建设与养殖规模配套的雨污分流和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科学制定养殖场生物净化操作规程,指导养殖场建设完善的养殖档案,严格肉牛养殖投入品使用监管。指导养殖场完善粪污去向台账,树立循环养殖理念,围绕"种草养牛,牛粪种草"原则,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

(五)聚焦延伸产业链。支持企业研发牛肉新产品,开发蒜香腊牛肉块、麻辣腊牛肉块等思南黄牛系列产品,提升牛肉开发附加值。充分利用农博会、农交会、品牌展销会等展会平台,贵州电视台、多彩贵州网等新闻媒体,高速公路上安装宣传牌等方式进行品牌推介。支持企业在省会城市、交通服务区、旅游景区建设思南黄牛系列产品体验店或专柜与文旅融合发展。依托贵州黄牛集团肉牛产业大数据平台,形成肉牛产业生产经营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销售、监管体系,推行“食品+”计划,拓展销售渠道。杂交牛及分割的中低档等牛肉产品主攻校企、超市、酒店、食堂等销售领域,高端系列产品全力拓展东部市场。

(六)聚焦动物疫病防控。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抓好口蹄疫和牛出败病种的免疫工作,口蹄疫等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率边。抓好牛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从生产源头提高肉牛的生产康安全水平,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深化防疫体制改革,实施乡村兽医备案制度,强化乡村兽医法律法规、兽医诊疗培训,提升法治意识和服务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肉牛产业

发展,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肉牛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围绕肉牛产业发展重点,切实抓好组织发动、政策宣传、任务落实、配套服务等工作,制定具体年度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将肉牛产业发展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人,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二)强化技术保障。组建专家服务指导技术团队,开展入场、入户、入地指导,提高饲养管理、人工授精、饲草种植、疫病防治、农机推广等技术指导工作。建立与贵州大学、省兽科所等科研院校合作,邀请专家就诊服务。组织全镇肉牛企业、养殖场(户)开展肉牛产业技术培训,积极申报肉牛科技创新项目,提高科技支撑水平。

(三)强化督查考核。镇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肉牛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各村(社区)年终绩效目标进行考核,成立考核工作小组,采取现场检查,督导考核等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导致肉牛产业发展滞后的,严肃追究责任,形成强势推进肉牛产业发展态势。

4. 养牛的生态产业链

第一大县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二大县曲靖市会泽县,第三大县楚雄市永仁县。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唯一的“一县一业”肉牛产业示范县,云南省寻甸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云南省2021年唯一一个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该县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单体、最大养殖规模的标准化、设施化肉牛饲养示范牧场——凤合示范牧场,项目一期占地面积960亩,设计存栏1.2万头肉(奶)牛。

     曲靖市会泽县努力构建从良种繁育、标准化育肥到精深加工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着力壮大肉牛产业,预计到2025年全市出栏肉牛80万头,实现产值66亿元。近年来,云南凭借自身优势,牢牢抓住饲草、能繁母牛两大关键,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云南有饲草保留面积985万亩,可供肉牛食用的农作物秸秆等饲料丰富。站在已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云南肉牛产业有了更远大的目标。《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云南省肉牛出栏400万头以上,牛肉产量5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600亿元以上,将云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肉牛种业创新高地和绿色养殖、屠宰加工基地,打造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牛都”。

5. 养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的意义

适度规模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新型人才、优惠政策在肉牛肉羊产业中的作用,促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种养结合模式快速发展。种养分离、环保约束,是我国肉牛肉羊等养殖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产业生态化,通过促进种养配套衔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污染。

生态产业化实现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助力提高肉牛肉羊产品品质。

6. 养牛经济效益

肉牛出栏年龄主要与品种、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例如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及利木赞牛等良种肉牛,在舍饲圈养的条件下,一般多会在16~18月龄体重达到1300斤以上时出栏。

良种肉牛出生体重可以达到70~100斤,4~5月龄断奶时公犊体重可达380~500斤,断奶后便可进入生长及育肥期。6~10月龄为骨骼快速生长阶段,此时主要以骨架生长为主,必须注意钙、磷及维生素D的补充,这一阶段肉牛体重可达到700~800斤。而后便进入育肥期,育肥前期11~13月龄骨和肉同时生长,14~16月龄以长肉为主,16月龄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根据肉牛生长潜力、牛价行情等,可选择恰当的时机对肉牛进行出栏,一般以不超过24月龄为宜。

养牛效益并不算高,只能赚个辛苦钱而已。购买牛犊进行育肥的情况下,一头400斤的牛犊需要8500元(到场价),饲养成本需要5500元,水电、疫苗、医药、人工等杂费800元,1300斤出栏按照当前13元/斤的牛价可卖16900元,饲养管理得当不出意外的情况下除去各项饲养成本可以赚2100元。进行自繁自育的情况下,效益则要稍微高点,每出栏一头牛差不多可以赚5000~8000元,不过自繁自育需要的资金及周期也要多

7. 生态养牛循环发展

我们这里属于南北交界线,既有北方的气候特征也有南方的特点,我觉得以养牛为主搞生态循环的立体农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一是比较简单的养殖模式是牛-草-粮食的生产模式,就是种植一定规模的牧草(如苜蓿红豆草三叶草等),再种植一些粮食(以玉米为主)。平时牛进行进行放牧,到粮食成熟后可以作为精料进行饲料添加,而秸秆可以进行青贮氨化在冬季进行补饲,而牛粪可以作为农家肥施于农田,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如果人力物力比较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果树果树-树下种草-林下放牧-牛粪养殖蚯蚓-养鸡的形式,情况容许还可以配备沼气池。这个要求的是投资大,但产出也比较高,尤其是牛通过放牧改善了肉的品质,而且可以生产出真正的散养鸡和散养鸡蛋,这些畜产品都是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三是如果财力还充足的话,可以发展休闲农业,依托于城市周围,除了以上的种植养殖方式外,可以建立绿色食品的采摘园,也是很利于养牛的发展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帮到你,原创不易,希望各位亲们点个赞。

8. 养殖业养牛

养殖牛的时候,要从牛舍的选址、喂食的方法、放牧的管理和饮水的管控等方面着手。

牛舍要选在通风透气的坡地上建设,每天喂食三次,定时定量定点,放牧一般2-3小时即可,保证牛群有充足的饮水和新鲜饮水。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